高速公路光缆施工方法及技术要点
一、主要施工方法
气吹敷设法
工作原理:利用高压气流将光缆吹入预埋硅芯管中,光缆在管道内悬浮前进,避免与管壁直接摩擦。
技术参数:单次吹缆距离可达1-2公里,日施工量6-8公里,人工需求仅3-4人。
适用场景:长距离、复杂地形(如隧道、桥梁)的硅芯管光缆敷设。
开挖敷设
施工步骤:
沿高速公路路基开挖沟槽(深度≥0.8米),铺设砂石层缓冲;
光缆放置后覆盖保护套管,回填压实。
适用场景:路基结构稳定、无地下管线的路段。
桥梁敷设与壁挂敷设
桥梁敷设:在桥梁结构预留通道内固定光缆,外层加装PVC套管防损。
壁挂敷设:在隧道或桥梁下方狭窄区域,通过预埋支架固定光缆。
二、施工流程与技术要点
前期准备
路由复测:依据设计图纸复核光缆走向、埋深及障碍物位置,调整需变更的路由并备案。
材料与设备:硅芯管、光缆(如GYSTA型)、吹缆机、光缆牵引机等。
关键控制点
弯曲半径:光缆弯曲半径需≥20倍光缆直径,避免过度弯折导致信号衰减。
防护措施:
硅芯管接口处密封处理,防止泥沙进入;
穿越公路、铁路时加装金属套管或混凝土包封。
验收与测试
光损耗测试:使用OTDR检测全程损耗(气吹法可实现“零损耗”);
竣工验收:核查埋深、固定强度及保护措施,形成竣工报告。
三、方法对比与选型建议
气吹法 | 效率高、损耗低、人工少 | 依赖预埋硅芯管 | 长距离、复杂地形 | |
开挖敷设 | 成本低、工艺成熟 | 破坏路基、工期长 | 路基稳定路段 | |
桥梁敷设 | 无需开挖、保护性强 | 需桥梁设计阶段预留通道 | 跨江跨河桥梁区域 | |
四、经济性与施工效率
成本对比:气吹法单公里综合成本较传统开挖法降低30%-40%,工期缩短50%以上;
资源节约:气吹法减少土方开挖量90%,降低环境破坏风险。
总结
高速公路光缆施工需结合地形、工期及成本综合选择方法:
优先推荐气吹法:适用于硅芯管预埋路段,兼顾效率与光缆保护;
传统开挖法:用于无预埋管道且施工条件允许的路段;
桥梁/壁挂法:针对特殊结构区域,需提前规划通道。